香港大同基金宣布退出金融市场 布局实体经济
稿源: 武汉要闻 编辑:匿名 时间:2020-08-28 10:53:59

导读:本文是由匿名网友投稿,经过发布关于'香港大同基金宣布退出金融市场 布局实体经济'的内容

众所周知,曾经商界大佬云集的中民投正在陷入巨大的债务危机。作为中民投海外资本运作平台的中民金融(全名“中国民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似乎也难逃此劫。大同基金

中民金融是中民投在海外市场的第二个布局点。业务范围涵盖证券、资产管理和中民财富,拥有香港一系列业务牌照。在此之前,中民投已在新加坡设立中民国际,并通过该平台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思诺保险。

从中民投计划入主起,中民金融就故事不断、过客匆匆。

中民金融前身为七星控股。七星控股的核心资产为著名的电视购物节目七星购物。2015年夏天,七星控股增资扩股收购两家券商,从电视购物股变身券商股。中民投此时入主成为持股70.64%的最大股东。与中民投一起行动的两个跟投者则分别为史玉柱和徐翔,当时徐翔计划通过万载星筠投资中心和徐翔个人入股,这也让七星控股一时成为“徐翔概念股”。

然而,交易尚未完成,2015年11月初徐翔被抓。万载星筠投资中心紧急更换管理人为严梦翔,得以完成7.33%的股权认购。香港大同基金母公司大同集团当时从基金公司投资认购1.33%股权,史玉柱旗下公司当时认购4.97%股权,但2015年底之后嗅觉灵敏的史玉柱就消失在七星控股的股东名单中。史玉柱当时还声称“不认识徐翔”,只是因为中民投的关系跟投。

七星控股其后更名为中民金融,变身为中民投海外资本平台。

中民投集团总裁李怀珍曾经表示,“中民金融这个平台,将来是与新加坡(中民国际)平台优势互补,成为(中民投)走向国际市场的两个轮子。”

“中民投的国际化布局有两个基本的考虑,一是在发达市场构建资本运作平台,二是在发展中市场构建产业运作平台。”李怀珍指出,香港和新加坡现已先后建成海外资本运作平台,优势互补;而在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和地区,重点则是产业运作。

在香港搭建起资本运作平台之前,中民投就已经通过中民投资本在海外市场捕捉机会,包括与第一太平戴维斯合作设立投资基金进入英国房地产市场,以及入股香港上市的融资租赁公司远东宏信。目前,在与第一太平戴维斯的合作下,包括大同基金在内,中民投资本已经设立两只投资基金,围绕伦敦及周边地产项目进行投资。不过,李怀珍表示,中民投资本未来的侧重点将主要放在内地,着重产融结合领域的机遇。大同基金

中民金融的诞生,既赶上了前些年内地公司在香港的买壳热浪,也伴着中资金融机构扎堆进入香港的大潮——这也就意味着,拥挤的香港市场上,早已有众多不同背景的竞争者。

母公司中民投拥有60家民营企业作为股东,是中民金融最大、最重要的客户。民营企业有大量资产需要与资本市场对接,因此中民金融要关注的一个方向就是中港两地结合。中民投的发展方向与海外市场的动态,成为中民金融重点关注的两大投资领域。而之所以选择“投行+投资”的商业模式,与当时传统投行发展面临的困境也有关。香港市场上,既不缺传统的商业银行,也不缺传统的投行,竞争很激烈,中民投强调的‘投资+投行’模式,核心就是要突出自己的重点优势。

刘天凛曾表示,“中民投资本的战略发展方向是通过参、控股一批金融机构,打造金融全产业链,向国内实体经济提供投融资。这个大背景下,近几年的发展将大力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并购和投资。”大同基金

而从中民投成立运营后所经历的井喷式的发展似乎证明了发展方向的正确,尚不足两年时间,仅资产运作平台就有中民投资本、中民国际和中民金融三大平台。当时中民投的资产规模已达2000亿元。

但这只是表面繁荣。“如果以利润来看的话,2014年中民投做了很多定增,当年7月股市爆发,行情很好,账面价值就非常高,第一年盈利的60亿主要是在资本市场上赚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科创财经汇》,但到了第二年,A股持续下跌,中民投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就出现大幅亏损,前面赚的又都亏进去了。

事实证明,经过几年的发展,时任中民金融副董事长刘天凛“将中民金融打造为‘投资+投行’双轮驱动、促进产融结合的投资平台”的实践宣告失败。

以中民投目前的局面,业内人士认为,出路无非三种:设法自救、破产、被收购。

如今的中民投,正在悄悄抛售手中的资产。

3月22日,彭博社报道,中民投国际通过高盛抛售了Ananti Inc.1206万股,获得10亿元现金。

2月24日,中民投旗下的中民嘉业将其持有的约9%的阳光城股权,转让给了福建捷成贸易有限公司。

……

而这些背后,是中民投的债务危机正在蔓延。

4月9日晚,银行间市场清算所发通知称:中民投于4月8日到期的“16民生投资PPN002”,未能按时兑付,该笔债券当天需兑付的本金余额为8.5亿元。

这是中民投第二次出现违约。尽管两个月前,中民投第一笔违约的30亿元债券“16民生投资PPN001”,终于在3月20日完成了全额本息兑付。

但在4月21日和4月27日,中民投还有两只债券到期或回售,加上已经违约的这只,整个4月中民投共需要兑付43.5亿元。

除此之外,2月25日,据彭博社报道,在上海召开的中民投债权人会议上,透露了中民投有息债务为1522亿元,2019年到期的有息债务为894亿元。

《科创财经汇》从知情人士获悉,面对如此高额的债务,曾有多位金融圈人士对中民投建议实施破产,但遭到中华工商联和中民投现任管理层的拒绝。大同基金

中民投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国务院特批的首家“中字头”民营大型投资公司。

“它挂了中国两个字,所以现在谁都不敢让它轻易倒闭。”上述知情人士称。

中民投从一开始,便是由全国工商联发起成立的,一些民营企业也在工商联的号召下加入了中民投。创立初期,工商联确实起到了为中民投“背书”的作用,而且中民投21个“董监高”名单中,有9个同时在全国工商联任职。

“可以说,中民投未来无论是引资、破产或被收购,全国工商联在其中的作用都很重要。”上述知情人士告诉《科创财经汇》。

然而,由于工商联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如果中民投未来由国企重组,变成一家国有公司,那将有违最开始设立的意图,也不符合工商联的初衷”。

据上海清算所披露,截至2018年9月末,中民投负债总额为2327.92亿元。

2月25日,中民投在上海成立债权人委员会。中民投的债权人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其中以银行为主。

“特别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它是中民投最大的债主。”上述内部人士称。

当天,中国进出口银行担任了中民投债委会主席,副主席包括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大连银行、中原银行、华融证券、中信租赁等10家金融机构。

其余参会金融机构的数量为100家左右。除了金融机构,上海黄浦区政府、上海金融工作局、银保监部门也出席。

对于上海众多监管机构的出席,有知情人士对《科创财经汇》称:“当时,监管层的态度是希望保持金融局面的稳定,不要出现挤兑。”

在会上,中民投提出希望金融机构给公司两年缓冲期。同时还提出:债券投资者尽量不行使回售,到期贷款尽量不抽贷、不资产保全,先予以续贷,让其能够以时间换空间寻求资产变现。

然而,对于众多债主而言,他们担心的是中民投究竟还剩多少资产。

“现在每年光利息支出都有二三十亿。中民投的资产是没有经过审计的,财务之前是董文标在管,外界不知道真实情况。”上述知情人士称。

于是,现场有银行要求,中民投要将企业的到期贷款、资产负债情况列出明细表,邀请第三方机构包括审计机构和法律机构介入,对资产负债做一个真实的评估。大同基金

今年年初,中民投原董事局主席董文标跟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商谈时,杨小平也在场。杨小平除了是中民投董事局联席主席,也是中信股份的非执行董事。

据了解,双方谈判时,董文标希望中信能出手救助中民投,常振明当时并没有拒绝。

“后来,中信就真的拿出了一个收购方案给杨小平,但中民投认为这个方案缺乏诚意,所以就被搁置了。”上述内部人士称,他个人认为,中信那边的顾虑是担心中民投的水太深。

但一直在设法挽救中民投的杨小平,并没有就此放弃。据知情人士称,杨小平随后又推出了一个150亿元的引资方案。这150亿元准备分三个阶段到账,用于对中民投的股份进行增资扩股。但问题是,150亿的资金从何而来?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科创财经汇》:“这个方案落地难。因为目前中民投的局面很难引资,民营企业应该不会趟这一趟浑水。不过,这笔钱对于中民投而言也是杯水车薪。”

但他也认为,中民投并非没有生机:“关键在于,如果中民投能够继续从银行获得借款的话,即使到了目前的局面,也还是有机会翻盘的。不过,问题在于,中民投现在已经很难从任何金融机构借到钱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对于中民投的未来,有人表示:“这么大的盘子,没有两三千亿元接不下来。如果通过破产重组,将债务处理好,通过破产将债务打三折处理掉,才有可能会有人去接盘。”

作为“大内总管”的中民投董事局主席李怀珍,号召股东内部瘦身转型。中民投总裁吕本献也称将在内部进行“瘦身”。他表示会继续出售旗下成熟企业,撤并低效企业,由过去的扩张模式转变为买卖结合、以退为主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作为小股东的大同基金决定主动瘦身,正式脱离中民金融另谋出路。这是首家主动宣布无条件退出的民营资本。不知道这场退出,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这意味着,大同基金将失去香港证监会的证券交易、顾问及资产管理牌照等一系列权益。对此,大同基金负责人表示,受中民投投资失误影响,近几年在金融市场的布局连年亏损,遭受重创。今年又恰逢港独乱港,更是造成大环境经济萧条,雪上加霜。幸好前二年在大陆的投资业务稳中有升,尚存一线曙光。今后将吸取教训,着眼未来,逐步退出金融市场,将经营重心转移至大陆,重新在实体经济行业进行布局,扎扎实实做好企业,力图尽早打赢这场翻身帐。

大同基金

然而,对于数亿资产的投资失误,现在准备“缩衣节食过日子”的大同基金,能否踩准赛道,来一场真正的绝地反击之战?


编辑: 匿名

本文网址:http://whyytv.com/news/742663.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匿名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武汉要闻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